智慧路燈的發展與應用
智慧路燈
路燈作為城市當中覆蓋面最廣的基礎設施之一,在智慧城市建設浪潮席卷之下如今也迎來了智慧升級。近兩三年里,新型智慧路燈陸續在上海、深圳、成都、青島、哈爾濱等多個城市街頭亮相,智慧升級后,它們將承載比城市公共照明更深刻的“使命”——智慧城市信息采集和便民服務終端。
智慧路燈成為智慧城市信息采集的重要入口
智慧路燈其實就是在路燈桿上搭載除照明設備之外的各種傳感器及感知設備,如充電樁、LED信息發布屏、高清攝像頭、應急報警、5G基站搭載網絡、停車檢測、環境感知、井蓋及積水監測、網絡音像等,利用物聯網及互聯網技術,使路燈成為智慧城市信息采集終端和便民服務終端。
路燈的智慧升級,有其必然趨勢
一方面,傳統的路燈主要擔任的是城市公共照明設備的角色,但路燈其實本身具有天然的地理坐標性質,由于覆蓋面廣且分布規律,這種地理坐標優勢也讓其具備了成為公共服務終端載體的條件,比如5G基站、監測組件、城市廣播系統甚至是充電樁。
另一方面,在智慧城市建設大的發展背景之下,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正普遍走向信息化、聯網化,包括智慧路燈在內,還有如物聯網井蓋、電子水尺等產物,這些都已經在城市間展開了試點應用,未來有望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普及,形成規?;某鞘行畔⒉杉K端,助力各職能部門基于數據有序展開工作,提質增效。
“多桿合一”,給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做除法
智慧路燈的概念是從其功能角度出發,還有很多城市將智慧路燈項目稱為“多桿合一”,這主要是從城市美化、資源整合、節能環保的角度出發。當前不少城市存在著由路燈桿、電力桿(塔)、監控桿、交通指示牌、廣告牌基礎設施管理分散、功能單一引發的桿塔林立的問題,“多桿合一”成為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式。
那么“多桿合一”到底能為城市節省多少額外的資源投入呢? 我們或許可以從部分城市的相關項目做個大致的了解。
假設重慶的濱江路的公路沿線共建成38個通信桿塔與路政監控桿“合一”的綜合桿塔。據測算,如果各自建設,交通部門要分別建設38個和35個桿塔,“兩桿合一”后總桿數可縮減4-5成,可節省投資近385萬元。這還只是整合視頻監控桿和通信桿兩類桿的成本節省金額,還未疊加路燈、指示牌、信號燈等桿數。
不僅如此,除了能夠減半實體資源投入之余,因為所有的設備均采用聯網信息化部署,其所擁有的信息化價值也是無法估量的,這些智能化設備可以為智慧城市的建設輸送源源不斷的第一手信息資源,這是傳統人工現場巡查不可比擬的優勢。
比如在設備運維方面,以成都市智慧路燈項目為例,智慧路燈系統不僅提高運維效率,同時可降低維護成本,減少費用支出,采用智慧路燈系統后,運維成本一年減少56%。
“多桿合一”項目仍存建設難點
將4G/5G微基站、WiFi設備、傳感器、視頻監控、RFID、公共廣播、智能照明、信息發布、充電樁等城市基礎設施的綜合整合,使得智慧路燈如同城市的神經末梢一般能夠充分對信息進行采集、發布、傳輸,形成一張智慧感知的網絡,通過深度整合多類型資源,實現資源的“共享、 集約、 統籌”,大幅度降低城市建設成本提升城市運維效率,為智慧城市建設帶來了多重效益。
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點位密集,桿體數量龐大,且需要聯合多個部門共同完成建設,因此,推進“多桿合一”建設的過程可想而知并不容易。
這其中涉及到多項城市公共設施的整合,每一套設備都有單獨的線纜、網絡需要鋪設和設置,這需要聯合多個部門進行資源共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參照深圳市城管局 “多桿合一”項目采取的措施,首先對同類桿進行整合,然后再整合不同類桿。在 " 多桿合一 " 改造中,對路燈桿內線路的智能化或集成化改造將同時進行,以避免路面重復開挖。
萬事開頭難,但這個過程也是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必然經歷,只有當基礎設施各系統之間都理順了,才能進入到真正的信息化聯網監管階段